“海斗一号”万米深潜记
新华社沈阳6月10日电(记者王莹 包昱涵)下潜深度10907米,改写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及作业深度纪录! 6月8日,由我国科学院沈阳主动化研讨所掌管研发的我国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载誉归来。“海斗一号”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结初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使用使命,填补了我国万米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能跨入可掩盖全海深勘探与作业的新时代。 四次下潜 多项榜首 身长3.8米,鲜红明黄的鱼形外壳色彩靓丽,搭载着全海深电动机械手、高清摄像机……游弋于蓝天碧海间,“海斗一号”灵动强健。 本次科考使命中,“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结了4次万米下潜,在高精度深度勘探、机械手作业、近海底工作时间、声学勘探与定位、声学通讯效果间隔及高清视频传输等方面,发明了我国潜水器范畴多项榜首。 据科考队员介绍,“海斗一号”的万米“首秀”完美软着陆在深度为10884米的海底,之后的三次下潜深度分别为10907米、10802米、10863米,不只顺利完结了海试与科考使用,还鄙人潜深度、作业难度上获得打破。 “海斗一号”在国内初次使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能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交融办法,完结了对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最深区域的巡航勘探与高精度深度丈量,获取了完好的全海深剖面与深渊海底的温盐深、深度剖面洋流改变等数据,为研讨深渊水团特性的空间改变规则、深渊底层洋流结构等,供给了名贵的数据材料。 一起,凭借具有彻底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机械手,“海斗一号”屡次展开了深渊海底样品抓取、沉积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水样收集等万米深渊坐底作业,并使用高清摄像体系获取了不同作业点的印象材料,为深入研讨探究深渊地质环境特色和生物演化机制供给了宝贵资料。 首秀冷艳 完美收官 伴随着光纤微缆的缓缓吐出,“海斗一号”无动力下潜至万米以下深度,主动勘探到间隔海底80米后,自主抛下潜压载,以近乎零浮力的状况悬浮在万米深渊近海底。 “从海面至万米深渊,密度、压力、温度等环境参数的改变会导致潜水器发生几十公斤的浮力改变,在没有先验数据支撑的条件下,依托项目组精准的浮力模型核算和装备,完结了‘海斗一号’万米近海底的中性浮力状况,这简直是一个奇观。”科考人员介绍称。 自2016年7月项目发动后,“海斗一号”历经两年半的关键技能攻关与测验验证,完结了实验室总装联调、水池实验、千岛湖湖试和4500米阶段性海试等进程。在新冠疫情延伸的情况下,科考人员战胜重重困难,于4月23日搭乘“探究一号”科考船,践约展开海试。 5月26日,“海斗一号”在“挑战者深渊”10863米的北坡区域着底,高清摄像观测到周边相似岩石状的海底凸起。“海斗一号”使用机械手完结了触发采水样、布放标志物、沉积物取样和岩石状物体的抓取,此次万米海试和使用完美收官。 心系海底 逐梦深蓝 “未来十年,我国的水下机器人一定能抵达马里亚纳海沟。”记者几年前在沈阳主动化研讨所采访时,科研人员曾作出这样的预言。 2016年,在我国初次深渊科考使命中,沈阳主动化研讨所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海斗”号就完结了这一预言。 现在,由沈阳主动化所联合我国科学院声学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和我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讨所等国内十余家单位一起研发的“海斗一号”,成功完结万米海试与实验性使用使命,使我国万米深渊科考再添利器,为我国深渊科学研讨供给了一种全新的技能手段。 从1986年沈阳主动化研讨所研发出我国首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到参加研发我国榜首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到研发“潜龙”“探究”“海翼”“海星”等无人潜水器……34年来,我国水下机器人正游向更深更远的大海。